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日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地區,北方大部氣溫下降6-10℃,局地降幅16℃以上,伴有4-9級大風,新疆北部、甘肅、寧夏、陜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降雪或雨夾雪,未來10天江南華南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區出現強對流天氣。
當前正值北方冬小麥孕穗抽穗、果樹開花坐果,南方油菜結莢灌漿、早稻栽插、中稻育秧的關鍵時期,此次大風降溫強降雨天氣可能給春管春播帶來一定影響。為切實做好災害性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開展,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立足抗災奪豐收,把應對大風降溫雨雪天氣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動員發動,搞好統籌協調,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農業防災減災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強化監測預警: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研判大風降溫強降雨天氣對春管春播影響,組織專家因地因苗完善防范應對預案,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早做好防范技術、物資等各項準備,落實有針對性的防御措施。
科學防災減災:北方冬麥區要加強分類田管,及時采取澆水增墑保溫措施,低溫過后及時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保穗數、增粒數、提粒重。華北西北等地要對果樹采取噴施防凍液、樹干包扎、適時熏煙等措施防寒防凍;及時加固設施蔬菜大棚等,增強保溫能力,及時清除積雪、增溫降濕。南方早稻產區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出積水,補栽沖毀秧苗,增施分蘗肥,促進恢復生長;尚未移栽的秧苗要做好保溫通風,防止徒長和爛秧死苗。油菜產區做好清溝排水,已成熟的地塊及時搶晴收獲。
搞好指導服務: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災區,查苗情、查災情,指導農民落實防風防寒抗澇降漬措施,搞好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專業植保服務隊作用,落實小麥條銹病“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赤霉病“見花就打、盛花再打”的防控措施,大力開展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堅決遏制暴發流行。加強救災種子、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調劑調運,保障抗災自救和恢復生產需要,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農業農村部)
強降溫、大風、降水疊加對正在進行的春耕春播有何影響?
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室副主任李森表示,北方大風降溫天氣對畜牧業和設施農業生產、經濟林果生長及春耕春播略有不利影響,預計陜西中部、山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拔節孕穗期的冬小麥可能遭受輕度晚霜凍;南方地區強降水可能導致部分農田過濕、低洼地區農田遭受輕度濕漬害,對部分地區油菜開花以及冬小麥、露地蔬菜和經濟林果等生長不利,春播工作也將受到一定影響。
李森建議,農戶提前做好設施溫棚、經濟林果等防風防寒工作。低溫過后,可針對受凍果樹噴施葉面肥補充營養,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冬麥區應因地制宜做好冬小麥田間水肥管理,培育壯苗,并做好赤霉病、條銹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南方地區要加強早稻田間管理,早稻移栽注意避開強降雨時段。同時要加強旱作物田間管理及春茶采摘工作,茶園、果園等加強清溝排水,以防漬害;油菜田塊需防倒伏,利用4小時以上無雨時段加強菌核病防治;春茶產區注意避開降雨時段合理安排采摘,及時加工銷售。
(農民日報)
河南:蔬菜生產如何應對大風降溫天氣?專家支招
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20日至24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我省將相繼出現大風、降水、強降溫天氣,持續時間長且相互疊加,過程復雜;全省偏北風5級左右,陣風7到9級;氣溫較前期明顯下降,降幅達14攝氏度到16攝氏度。
大風、雨水、低溫組團來襲,會對蔬菜生產帶來哪些不利影響?記者采訪了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勝利。
李勝利說:“蔬菜種植戶要積極做好此次大風、降水、強降溫天氣的應對措施,切莫大意,保障蔬菜生產減少損失。”
李勝利向蔬菜種植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應對措施:要提前將溫室和大棚的通風口關閉好,緊固壓膜線,避免大風把棚膜刮壞,使蔬菜直接受到大風和低溫的侵襲。
對露地定植的蔬菜,采用地膜覆蓋的,也需要把地膜壓結實一些,防止大風把地膜刮飛刮壞。
此次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對大棚里瓜果和茄果類蔬菜影響較大,一定要注意提前把風口合好,避免溫度波動過大造成裂果現象。
待氣溫回升后要及時對棚室通風,避免因棚室內溫度猛然升高,造成植物葉片蒸騰過大,使蔬菜出現脫水現象。
(河南日報農村版)
(山西省現代農業蔬菜產業技術體系)
北京:針對近日大風降溫的11條蔬菜管理意見
1、棚膜修補與緊固:對于棚膜漏洞要采用熱補或膠補等方法及時修補,同時緊固棚膜壓膜線和壓膜線地錨,以免大風造成棚膜撕裂。
2、加強風口管理:大風時要關閉棚膜通風口、關閉好設施出入口,以防出現“放風箏”情況;對于棚室空氣相對濕度過大的棚室,在人工看護的前提下,可于上午或中午時段短暫通風降濕,切記只能于頂風口處開小縫降濕。
3、外保溫覆蓋物的管理:為避免大風影響外保溫覆蓋物覆蓋效果,傍晚外保溫覆蓋物苫蓋后,東西兩側要栓繩固定在山墻上,并在前地腳處用重物壓實。
4、做好消防和人身安全:大風前要切斷電源,以免電線刮斷造成人身傷害、電線短路引起火災等事件,切勿在可燃物附近和設施周邊吸煙,確保生產安全。
5、加強墻體保溫:對于后墻有通風窗的溫室,要做好通風口填充和密封處理;對于墻體厚度60厘米以下的溫室,要采用適當方式進行墻體臨時加厚保溫,如可以采用墻體外側碼放玉米秸(注意防火)加厚溫室墻體,在溫室外側由后坡至整個墻體苫蓋固定一層棚膜提高溫室保溫效果。
6、加厚外覆蓋:一是要確保外保溫覆蓋物連接緊密無裂縫(白天覆蓋后由棚內向外看不透光),二是可采用雙層覆蓋方式提高外保溫覆蓋物厚度以減少夜間前屋面散熱。同時要在外保溫覆蓋物外側增設一層農膜,既提高了覆蓋物致密性、又可降雪浸濕外覆蓋物。
7、室內增設圍擋:溫室內側前地腳處可以加設一道1.0-1.5米高裙膜、溫室入口處用棚膜加設一道圍擋以防人員進出時門口作物遭受冷空氣影響、溫室頂風口下方加設一道農膜以防放風時冷空氣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點;傍晚外保溫覆蓋物苫蓋后,可于前地腳外側再覆蓋一層草苫或廢舊保溫被保溫;對于高度較高的溫室,為了提高保溫效果,可用無紡布或無滴膜增設一層二道膜(夜間覆蓋、白天收起)。
8、應急增溫加溫:為了應對極端低溫,保證棚室內最低溫度不低于8℃,要提前準備好相應應急增溫產品或設備,如暖風機、熱風機、浴霸、大功率白熾燈、電暖氣、增溫塊等,生產者要根據溫室條件,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
應用電加熱增溫方式的,要請專業安裝并指導使用,配以防漏電和防過熱等裝置;對于采用增溫塊等明火加溫的,要切記防火安全。
浴霸/大功率白熾燈安裝:在溫室近南端1/3位置處沿東西向安裝1排,盞間距4-6米(3-4畦),或在溫室近南端1/3位置和2/3位置沿東西向錯開安裝2排,每排盞間距8-10米(6-8畦)。安裝時燈具與植株生長點和棚膜距離不宜小于0.5米。
增溫塊使用:于22:00和凌晨03:00使用兩次,每次畝地用量10塊,要按照操作規程使用,要遠離易燃物和植株。
9、保持棚膜清潔:生產期間,要經常性應用長把拖布等工具對棚膜進行擦拭清潔,保持棚膜良好的透光性。
10、應用反光幕:應用反光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溫室北部區域光照,但切忌懸掛于后墻(會嚴重影響墻體白天蓄熱和夜間散熱),但可以在溫室后坡沿著后坡的角度和延長方向懸掛。
11、注重田間管理:在農藝管理方面,除產品采收外,不進行其他農事操作;待天氣轉好后,要及時進行植株整理(疏除老葉、病葉及遭受冷害的枝杈葉片和果實),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一次葉面肥為作物補充營養。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