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由廣東梅州、珠海攜手打造的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在梅縣區雁洋鎮對坑村正式動工。據悉,該項目由珠海市屬龍頭國企華發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約4.6億元,建成后將成為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率超95%、全環境要素智能控制的現代設施農業基地。
據了解,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占地約324.3畝,建筑面積約11.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6億元,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山地現代設施農業項目。項目規劃2個半封閉玻璃溫室、1個薄膜溫室及附屬設施用房,以種植串收番茄、草莓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為主,探索溫室種植水稻、小麥等主糧,預計年產值可達7000萬元。

項目區位及功能布局

種植品種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關鍵抓手和支撐。梅州、珠海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推動梅州市與珠海龍頭國企華發集團快速達成合作意向,攜手共建“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為探索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徑提供“廣東方案”。

智能控制系統
在今年10月達成合作意向后,梅州市有關部門與華發集團精誠合作、攻堅克難,以“頭號力度”推進項目各項前期工作,共同創造了一周敲定選址、兩周簽約進場、三周土地平整并全面開工的“梅州新速度”。據華發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計劃于明年3月份完成主體施工,設施設備同步進場調試,建設周期大幅縮減,最終在6月份建成投產,刷新國內全要素智能化、數字化控制工業溫室開發的建設速度。
作為現代設施農業項目,數字化、智能化是該基地打造的重點。據了解,該基地采用全球領先的全控工業溫室技術,配備智能溫室框架、數字化環境調控、水肥一體基質栽培、全要素智能控制、全流程自動采收等五大全智控化系統,實現農業全流程、全要素的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使得產量可達大地種植的30倍以上,產品品質達到國際一流標準。此外,梅州項目結合當地獨特的農業發展優勢與多山的現實條件,探索在山地利用、主糧創新種植等方面的先行示范,以突出的社會經濟效益,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得更深更實。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將山地利用率提升近4倍。梅州連綿的山地、丘陵極大限制了農業的發展空間,耕地面積占比僅約6.8%。為拓展梅州農業生產空間,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該項目選取梅縣區雁洋鎮對坑村西北側非農山地,基地內高差達48米,不利種植用地約84%。項目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規劃形成四層臺地,使得土地利用率從16%提升至73%,為在全省復制推廣形成良好示范。經濟可持續與主糧安全兼顧,探索主糧種植新方式。項目建成后將以種植串收番茄、小青瓜、甜椒、草莓等成熟品種果蔬作物為主,可實現年產值超7000萬元,可種植用地平均畝產達30萬元/年,有效保障經濟的可持續性。同時,項目內創新設立了水稻、小麥、牧草等主糧試驗區,探索在非基本農田集約化種植主糧,拓寬農業生產空間領域,開拓農業未來現代化、規模化、工業化發展之路。國產化、低成本系統及設施設備,為全面推廣設施農業打下堅實基礎。梅州項目采用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五大全智控化系統及設施設備,綜合成本遠低于國外進口,具有更高的經濟可行性,且不再受限于國外“卡脖子”,對我國全面推廣設施農業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科技引領農村產業質效提升,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項目建成后將帶動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發展質效,以農業科技現代化帶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提供數百個優質就業崗位,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實現共同富裕。“國產化”“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也是該項目的亮點之一。據華發集團負責人介紹,項目將全面應用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系統及設施設備,預計國產化率將超過95%,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探索形成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為我國全面推廣現代設施農業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