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溪花木市場
夏溪花木市場3月12日就復市了。經過40多天的連續準備,該市場迎來了花開之時。據了解,自3月8日起,市場就通過電話及自媒體平臺等渠道,分批次對不同區域的商戶進行復市準備工作告知。
“截至3月25日,市場內2000多家商戶的復工率接近100%,大家都忙了起來。前來采購花木的客戶每日增加,市場熱度不斷提升。”該市場副總經理劉誠表示。不過,該市場總經理姚輝認為,由于疫情影響,預計1月至3月的營業額為12.5億元,同比下降63.66%。
因為當地有趕集的傳統,自3月23日起,每月“逢3逢8”,夏溪花木市場的早市也回歸了,早上4:30至8:00向農戶開放。
為保證商戶、花農、采購商的安全,市場要求大家佩戴口罩,保持距離,減少聚集。同時,要提前準備好身份證、市場通行證(未辦理通行證的提供“我的常州”健康碼或蘇康碼),測量體溫后進入夏溪花木市場。
行情方面,現在精品球非常缺貨。市場商戶、常州市華晨園林公司經理王晨玲告訴記者:“前兩天,有個訂單要160棵冠幅1.8米的紅葉石楠球,我找遍市場和周邊大苗圃,都沒湊齊。”她說,目前灌木類產品整體行情好于去年同期,但銷售高峰還沒來,未來存在變數。
據了解,現在冠幅1.5米的紅葉石楠球要160元至180元,2米的要350元至400元,這還不是最好的貨,特別精品的還會更貴。大葉黃楊球和海桐球也貨源緊張,1.5米的大葉黃楊球售價約200元,同規格海桐球160元至180元,1.8米的海桐球330元至350元。
花木大世界(如皋)國際園藝城
江蘇如皋的花木大世界(如皋)國際園藝城于3月18日正式復工,到3月25日,1100多個攤位只有十幾戶沒開張,復工率達99%。這幾天,來市場采購花木的客商持續上升,平均每日人流量都在千人以上。“不過,和往年相比人還是少了些。”該市場辦公室主任姜名宏告訴記者,以往這個時候,每天都有三四千人前來采購。
現在正是栽種苗木的好時節,如皋花木大世界最熱銷的產品是果樹類和當地特色植物。前者包括桃樹、金橘、梨樹等,后者包括桂花、紫荊、紫薇、羅漢松、柏樹、小葉黃楊等。姜名宏表示,今春市場的總體銷售額肯定會減少,但苗木價格受影響不大。
楊先生在如皋市長江鎮從事綠化工作。他表示,因為疫情的原因,苗木價格稍有波動,但還在自己的預期之內。“這幾天我一周來兩三次,疫情導致外地苗木貨源減少,供應量和需求量不成正比。目前來說價格是上漲了,但是我們也能理解。”他說。
據了解,在該市場復工前,所有商戶在入場前都通過了隔離,以保證安全。而進場采購的客戶不僅要在門口測體溫和登記姓名、身份證、手機號、車牌等,還要出示電子健康證,綠色的才允許進入。
此外,為弘揚盆景文化,培養盆景人才,花木大世界(如皋)國際園藝城還成立了花卉園藝職業培訓學校。該學校與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以及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合作辦學,給需要學歷提升和增強技藝的盆景愛好者提供機會。疫情結束后,學校將恢復招生,并舉辦盆景展會,邀請盆景大師參會點評,推動如皋市盆景藝術的發展。
華源發苗木市場
“目前,北京華源發苗木市場207家商戶,已復工的有82家。他們都經過了市場篩查,符合北京市政府復工返京條件。”3月25日,華源發市場工作人員婁華君告訴記者,為確保人員健康和安全,該市場至今還未全面復市,也使得購苗的人寥寥無幾。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華源發市場緊密配合北京政府工作,向商戶宣傳防疫政策和符合返京條件時才可復工。回來的商戶必須隔離14天,且每日有市場專人進行兩次體溫測試。
據婁華君介紹:“現在回來的商戶,大多是為了把外地苗圃的苗子移栽進市場,以方便未來銷售。因為如果現在不移植過來的話,隨著天氣轉暖,不僅成本增加,成活率還會降低。例如來自河南的玉蘭大苗,一些已經定植上了。”
北京疫情防控對外地進京人員有明確要求,所以市場上看到的車輛只是零星幾輛,基本都是居住在北京或北京本地人。估計這樣的情形要等疫情完全解除才會好轉。
婁華君認為,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北京市新百萬畝造林以及各類綠化工程用苗,大部分只能從市內采購,無法從外地調苗,也使得本地苗的優勢得以體現。
雖然今年華源發市場的經濟效益受到很大影響,但公司上下非常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政策。“隨著近期境外人員大量回國,導致輸入型病例增加,我們決不能放松警惕,前功盡棄。”婁華君說,配合國家一起防疫,是華源發市場的目標和責任。
夏溪花木市場
花木大世界(如皋)國際園藝城
華源發苗木市場
來源:花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