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爱色-欧美爱爱网-欧美爱爱动态-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一区

免費咨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購>>發布產品>>
熱門分類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要聞
上海崇明探索蔬菜“兩無化”生產模式
2020-07-08 來源:解放日報 閱讀量:151 評論:0
0

7月2日11時30分,長寧來福士廣場東區8樓,年輕白領葉曉燕走進一家名叫“萬禾都市農場”的餐廳,點了一份48元的南瓜藜麥色拉當午飯。“南瓜糯,藜麥香,尤其是有機生菜,特別爽脆!我每周都來吃的。”

葉曉燕不知道的是,這些有機生菜之所以如此可口,是因為“活殺”:當天5時,位于崇明中興鎮的萬禾都市農場里,工人就下地采收“葉帶露、根帶土”的生菜,8時包裝完畢后裝車全程冷鏈運輸,10時運抵長寧來福士廣場,送到餐廳后廚,在廚師的巧手下被做成一份色拉。

從去年起,崇明開始探索蔬菜“兩無化”(無化學肥料、無化學農藥)生產模式,確定萬禾和泛信2家基地為蔬菜“兩無化”創建基地。如今全區“兩無化”蔬菜年種植1000畝次以上,品種有杭白菜、生菜、青菜、芋艿等,深受都市消費者的喜愛。

“兩無化”蔬菜要怎么種?這樣種出來的蔬菜,品質、產量如何?消費者愿意“買賬”嗎?

“兩無化”蔬菜好在哪

“雞毛菜葉易破洞”,是廣為人知的農業常識。但在試點基地內,不用化學農藥也能種出葉片無破洞或破洞小而少的雞毛菜

7月1日,位于崇明港西鎮雙津村的上海泛信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內,一畦畦碧綠欲滴的雞毛菜地里,每隔十來米就插著一根小竹竿,竹竿頂端插著一張A4紙大小的黃板紙,黃板紙上黏有一個個菜粉蝶。“可別小看了這些黃板紙,這可是我們‘兩無化’雞毛菜的大功臣吶!”合作社相關負責人支琳琳笑著告訴記者。

“雞毛菜葉易破洞”,是廣為人知的農業常識。由于太鮮、太嫩,雞毛菜葉容易被菜青蟲啃咬,往往要用化學農藥才能殺蟲,避免菜葉破洞。正因如此,很多人買雞毛菜時寧愿買葉片破洞多的,因為這是“不使用化學農藥”的證明。但在泛信合作社內,不用化學農藥也能種出葉片無破洞或破洞小而少的雞毛菜,秘訣便是一張張黃板紙: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黃板紙把菜粉蝶黏住,便可不讓菜粉蝶在菜葉上產卵,減少菜青蟲的數量。加上殺蟲燈等設備的配合,能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大幅減少菜青蟲的滋生。

“兩無化”蔬菜好在哪兒?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張鋒告訴記者,傳統蔬菜種植模式對環境容易造成負面影響。以蘆筍為例,雖然經濟效益較好,但以往部分種植戶超標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植物廢棄物污染嚴重,“大水大肥”的種植模式對生態環境壓力較大。針對這個問題,此前崇明已制定出臺綠色農業發展負面行為清單,通過清退淘汰、提升改造等方式優化經營主體結構。在蔬菜產業方面,針對土地不規范流轉、使用非綠色農藥、農殘超標等主體取消蔬菜政策補貼,并實行不規范種植清退整治行動。

“一方面,傳統蔬菜種植模式對環境易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生態環保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人們對蔬菜的新鮮、有機、安全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探索蔬菜‘兩無化’種植。”張鋒說。

崇明農產品的“兩無化”始于水稻。2018年,崇明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崇明將來在農業生產中做到全島不用化學肥料,減少農藥的使用,最終不使用農藥”的工作要求,在全區水稻規模種植基地中遴選1萬畝,用來種植“兩無化”水稻。

為了種好“兩無化”水稻,崇明通過使用有機肥、少量生物農藥、太陽能殺蟲燈、人工拔草等方式,在一些合作社,“稻蝦”“稻鱉”種養結合模式通過將低密度的水稻種植與低密度的小龍蝦、鱉養殖相結合,形成自然生態循環模式,大幅度降低化學肥料、農藥用量。

張鋒告訴記者,參與“兩無化”大米和“兩無化”蔬菜種植探索的,都是技術成熟、管理有效、規模適宜、無不良記錄且已通過綠色認證的主體。“種‘兩無化’大米的一些經驗,也能應用于‘兩無化’蔬菜的種植上,比如都是整合國內外科研院所力量,組建‘兩無化’生產專家團隊,制定高標準生產規程;都是應用智能感知、云計算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實現農產品生產各環節全流程智能管控。”

“兩無化”蔬菜怎么種

“兩無化”種植,并不是某一個環節的“兩無化”,而是涉及種植標準選定、農業廢棄物處理、種養循環、綠色農資管控等各方面

蔬菜的“兩無化”種植,并不是某一個環節的“兩無化”,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種植標準選定、農業廢棄物處理、種養循環、綠色農資管控等各方面。

“傳統農業的一大不足,在于農資管控不精準。如果對農戶的農藥、肥料補貼和農戶的實際購買行為不掛鉤,‘不管你怎么用,先補貼給你再說’,難保不會有農戶把農藥、肥料低價出售或直接丟棄浪費,影響環境,而且傳統施肥用藥往往量很大,效果卻不一定好。”崇明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綠色農藥肥料供應網絡,所有門店實行信息化管理,可把全區農資進行一體化智能管控。崇明已形成由1個服務總倉和16個門店組成的綠色農藥肥料供應網絡,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手段,“農資新零售”模式已經悄然上線。

除了農資管控,標準化、規范化種植也很重要。“小香蔥,長度需在20厘米到30厘米,切須、無白斑、無病蟲害;紫甘藍,單顆直徑應為8厘米到12厘米,無黑邊、無焦心;雞毛菜,長度需在15厘米到20厘米,大小均勻,蟲孔直徑小于0.2厘米,單葉不超過3個蟲孔……”在萬禾都市農場,記者在一份《“兩無化”蔬菜檢查標準表》上看到各種蔬菜都有明確而嚴格的采收標準,表格上還要有包裝人員、主管、負責人、送貨司機四個簽名,寫明采摘日期、包裝日期和成品數量才能運出基地。

“萬禾都市農場目前確立和執行的標準有65項,其中國標18個,行標20個,企標27個,包括種子標準、種植技術規范、農業投入規范、病蟲害防治規范等。通過標準化、流水線式的生產,可大幅提高‘兩無化’蔬菜的生產效率。”黃震說。

蔬菜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如何處置?在崇明,兩個蔬菜“兩無化”創建基地各有絕招。

在萬禾,蔬菜秸稈通過種養循環來實現資源化利用:秸稈成為崇明白山羊的有機飼料,羊產生的排泄物添加生物菌種后腐熟發酵,制成有機肥,能為蔬菜肥田,提高蔬菜品質。

在泛信,堆積如山的秸稈、菜皮,經過打碎、添加菌種等系列工序,再以長20米、寬4米、高2米的標準堆成一個個肥堆,在肥堆上覆蓋專用防水透氣的高分子覆膜材料,經過4周到8周發酵處理,最終可成為無臭味、無病菌的優質生物質基料肥料。“我們自己發酵制作的有機肥用于‘兩無化’蔬菜種植底肥,肥力足,長出的蔬菜更茁壯健康。”支琳琳說。

無論化學農藥還是化學肥料,都有“見效快但隱患大”“短期效益好,但長期弊大于利”的特點。崇明在探索“兩無化”蔬菜種植模式的同時,其實還在探索另一個“無化”——拋棄了急功近利、希望立竿見影的“化學思維”,而用更長遠、更全面的“有機思維”去對待蔬菜種植。

支琳琳對記者坦言,蔬菜“兩無化”種植以后,產量多多少少會降低。“比如,出于控蟲的考慮,蔬菜要降低種植密度,要稀疏一些;有機肥、有機農藥是‘慢工出細活’的,‘藥性’往往沒有化肥、化學農藥強,在產量上也會有影響。”崇明區農業農村委蔬菜科科長陳丹也告訴記者,傳統種植模式下,小青菜的一年畝產量約為5噸,“兩無化”種植后,一年畝產量約為3.5噸。

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張鋒告訴記者,無須避諱“兩無化”模式下的產量降低,更不用因噎廢食,因為產量下降而停止“兩無化”種植模式的探索。“現在的人們往往不追求吃得多、吃得飽,而追求吃得精、吃得放心。雖然產量下降了,但‘兩無化’蔬菜的品質提高了,更受消費者歡迎,‘好產品’更能體現‘優價格’。”

此外,以往在農業生產中的典型“化學思維”是小富即安、不舍得投入。有些合作社、種植戶用傳統模式種菜后有一定收益,便舍不得改進生產方式、舍不得在硬件和技術研發上投入資金。“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一定要通過標準化、科技化的路徑實現,基礎投入必不可少。”黃震說。

黃震告訴記者,為了種好“兩無化”蔬菜,萬禾都市農場把利潤都用在了技術研發和硬件設施升級上,包括自動化包裝流水線、農產品源頭追溯系統、農產品智能化管理平臺等。“不止把所有利潤都投了進去,我們還額外追加了投入,3年來一共在研發和硬件升級上花了6000萬元左右。只有這樣,‘兩無化’蔬菜才能更好、更規范地實現規模化生產。”

“兩無化”蔬菜怎么賣

“崇明的農產品,坐著卡車出去,沒腔調;坐著小轎車出去,有腔調”

“崇明的農產品,坐著卡車出去,沒腔調;坐著小轎車出去,有腔調。”數年前,崇明區領導就對崇明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銷售方式有過這樣的憧憬。蔬菜“兩無化”種植之后,如何讓優質蔬菜“坐著小轎車出去”?

長寧來福士廣場東區8樓“萬禾都市農場”的餐廳,2018年4月開始營業,占地2000平方米。黃震告訴記者,雖名為“餐廳”,但那里有烹飪教室可以現場教做菜,有種植箱可以教種菜,有崇明土布展示區可供參觀,有養著崇明白山羊、羊駝、小白兔等動物的戶外親子活動區可供游樂。“相當于把農場搬到市區的商場里了,換一種方式賣農產品。消費者可以各取所需:白領愛色拉菜,小朋友愛羊駝,文藝青年愛崇明土布,但大家都能在這里享受到最新鮮的崇明‘兩無化’蔬菜。”

這種“把農場開進商場”的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功。黃震告訴記者,他在崇明2000畝的農場,用了足足3年多才做到2000萬元年銷售額;這個2000平方米的“商場里的農場”,僅用了1年就完成了2000萬元年銷售額。“在市區大商場里,48元一份色拉菜,不少消費者是能接受的。只要東西夠好,銷路沒有問題。”如今,店內48元一份的南瓜藜麥色拉已是熱銷榜第一名,周末一天可賣掉200多份。

目前萬禾的生產營銷模式是“基地+城市社區+宅配”。2012年以來,萬禾農業通過自建物流團隊以及與第三方合作,提供會員客戶宅配服務。“我們的會員都能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當天采的菜當天就能送到市區客戶家中。此外,我們還建立了萬禾農業公眾號,并與淘寶、微店等平臺合作,與線下供貨對接。”黃震告訴記者。

宅配式訂單農業,已成崇明“兩無化”蔬菜的主流銷售模式。支琳琳告訴記者,泛信給合作社的300多名會員客戶提供各種規格的“兩無化”蔬菜套餐,比如優惠價500元的“兩無化”套餐包括不少于9斤的時令蔬菜7樣、不少于3.5斤的精裝草莓一盒和5斤裝“兩無化”大米一袋。

“‘兩無化’蔬菜附加值很高。比如青菜,進批發市場的青菜,田頭價一般在每斤1元,而泛信合作社的‘兩無化’蔬菜,無論是青菜還是其他蔬菜,統一價格每斤30元,以會員宅配的方式銷售,顧客非常‘買賬’。”張鋒說。

張鋒告訴記者,目前,崇明區常年蔬菜種植面積9萬多畝,綠葉菜種植面積3萬多畝,蔬菜年上市量70萬噸,蔬菜綠色認證率超過90%,綠色蔬菜生產方式已成為崇明蔬菜生產基地主流模式,全域綠色蔬菜產業體系已形成。在銷售端,崇明蔬菜銷售已經從田頭采購、批發市場、自產自銷等中低端銷售模式向電商宅配等中高端市場轉移。

記者了解到,目前,區內靜捷、日鑫等10多家合作社已與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線上新零售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日供應量約25萬單,產品包括綠葉菜、特色蔬菜等,優質生產基地的專業化種植水平、凈菜包裝加工能力等也逐步與新零售渠道商的需求相匹配。“未來,崇明的蔬菜將進一步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希望更多人能享受到高品質的崇明菜。”張鋒說。
 


我要評論
0相關評論
相關信息
  • [遼寧]事關黑土地!定了,1350萬畝!2024-04-02今年,遼寧省要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1350萬畝,...
  • 大連市6家生產單位設施大櫻桃樣品隨機抽檢合格2024-04-02為進一步加強大連市地產設施大櫻桃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市民食用和休閑采摘安全,按照大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春季系列行動要求,3月
  • 沈陽市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機械化作業現場觀摩培訓2024-04-023月20日,沈陽市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機械化作業現場觀摩培訓會在康平縣召開,進一步推動日光溫室蔬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及配套裝備推廣,提升蔬菜種植全程機械化水平。設施蔬菜撒肥機、起壟覆膜施肥鋪滴灌管一體機、移
  • 【直擊現場】2024 年智能農機跨界應用論壇成功2024-04-013月29日,2024 年智能農機跨界應用論壇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成功舉辦。
  • 手機成了“新農具” “云”上春耕盡顯科技范2024-04-01在這里,手機也成了“新農具”,農藝師可以實時通過手機全天候監控大棚種植情況,并且對溫度、光照等進行實時調節,根據作物的不同過程進行智能調節。??
  • 江西贛州:智慧育秧助力糧食生產2024-04-01贛州市南康區橫市鎮農事綜合服務中心育秧工廠,村民在管護水稻秧苗。人民網 朱海鵬攝人民網贛州3月28日電(朱海鵬)3月27日,江
  •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劉永昌:推進2024-03-28多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持續推進設施農業蓬勃發展,...
  • 2024第三屆全國果蔬產業鏈交流會在泰安順利舉辦2024-03-283月27日,由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指導,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4第三屆全國果蔬產業鏈交流會”活動,在山東省泰安市順利舉辦。
  • 現場 | 2024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盛大開幕2024-03-283月28日,2024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全國農機展)在河南駐馬店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據悉這是春季農機展會的壓臺大戲,
  • 朔州市推動蔬菜產業不斷提質增效2024-03-27走進朔州市天錦澤農牧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里,一根根黃瓜掛在綠油油的瓜藤上,長勢喜人,種植戶一邊采摘成熟的黃瓜,一邊介紹說,
  • 溫室網 版權所有 2000-2022 服務熱線:010-53329002 請與我們鏈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備0905014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