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暴雨過后,浙江省長興縣農戶正在抓緊插秧。(譚云俸攝)
雨“盯”著南方下個不停。
汛情著實嚴峻!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超保,還有33條超歷史。重慶、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都說“兩湖熟、天下足”,受災區不少可都是主糧區。這個季節正是秋糧作物生長發育重要階段,也是一些瓜果蔬菜采摘上市期。不少人擔心:自家的“菜籃子”“米袋子”會不會受到影響?
別著急,經社君幫您問了農民、專家,以及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中國氣象局等相關部門,請聽聽他們怎么說——
圖2:7月12日,安徽宣城涇縣涇川鎮五星村火龍果基地受災,村里的黨員志愿者用抽水機、挖掘機排水,并幫助基地采摘火龍果,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李曉紅攝)
影響大不大?
看田頭,聽農民怎么說——
早稻成熟的節骨眼上遇上大雨,江西省遂川縣雩田鎮種糧大戶郭唐生那叫一個著急,2000多畝稻子可泡不了水!
“太陽一露臉,大農機就下地搶收,烘干機馬力全開,一多半稻子已進倉。” 郭唐生說。
郭唐生算了算賬:“一些地塊的水稻倒伏或被淹,估摸一畝損失50來斤。跟去年比,損失不算大。晚稻已經播種,再過幾天插秧,咱就盼天公作美啊!”
“今年種了150畝辣椒、130畝西紅柿,前幾天田里積了水。”湖北省鶴峰縣農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湯齊山說,“多虧了農業專家指導,我們下雨排水、天晴施肥,把損失降到最低。”
鶴峰縣農業農村局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專家和志愿服務隊,對水稻、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種植者,提供抗災救災指導。
看市場,聽專家怎么說——
6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5%,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1%。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6月以來食品價格整體小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導致部分地區蔬菜短期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

看全局,聽權威部門怎么說——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據各地反映和專家分析,持續強降雨天氣給局部地區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旱一片,澇一線’。受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洪澇災害呈條狀分布,易澇地帶多位于沿江沿湖低洼處。只要不是大江大河發生流域性洪水,不會對大范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 農業農村部重點市縣農情專家咨詢組組長李茂松說。
“從受影響作物看,早稻正處于灌漿成熟期,連續降雨造成倒伏、穗發芽等;一季稻正處于返青拔節關鍵期,積水容易導致病害發生。”李茂松介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降雨累計造成早稻受災660萬畝,局部揚花期早稻遭遇“雨洗禾花”,影響結實率,但雨下一陣、停一陣,加上氣溫較高,對早稻灌漿影響有限。
李茂松說,我國防汛體系日益完善,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升級,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抵御自然風險有了多重防護網,農業生產逐步告別“看天吃飯”。“我國夏糧生產已經實現十七連豐,目前離秋糧全面收割還有兩個多月時間,各地只要加強田間管護,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一定能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圖4:天氣好轉,湖南省雙峰縣農民在晾曬稻谷。(李建新攝)
怎樣減少損失?
全國正處于主汛期,農業生產如何防災減災、防大汛奪豐收?
先說怎么減災——及時搶收,做好田管,加快恢復生產。
“發生洪澇災害后,只要補救及時,管理到位,可以減少損失。”李茂松介紹,洪水一旦退去,農民可加快洗苗、扶苗、及時施肥;旱地作物要及時開溝排水;出現絕收的,要及時補種、改種。
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行動,精準施策。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先后制定29個分區域、分作物技術指導意見。派出6個救災專家指導組,分赴洪澇重災省份,指導農民落實搶排積水、扶苗洗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措施,盡快恢復生產。特別是針對洪澇災害后死亡牲畜較多的情況,督促各地抓緊開展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以及畜禽圈舍及周邊環境消毒。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宋迎波建議,做好果園、菜田溝渠清理和排漬工作,并及時采收成熟的糧食、水果、蔬菜;加強水產養殖巡塘,加固加高圍網,防止暴雨漫灌造成魚蝦逃逸。
再說怎么防災——預警到位,提前防范,把握主動權。
農業農村部與中國氣象局聯手,完善信息共享和聯合會商機制,強化預警服務。相關信息接連發布,指導各地及早落實科學抗災措施。
“農民可提前在田地、果園開好排水溝,對蔬菜大棚等生產設施提前加固,及時組織田間作業人員撤離。”李茂松說。
“要注意預防因洪澇引發的次生病害。”宋迎波介紹,持續多雨寡照,可能誘發病蟲害滋生蔓延,比如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等,對作物生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

圖5:江西省都昌縣,村民在水中搶收早稻。(傅建斌攝)
接下來怎樣保障米袋子菜籃子?
我國南方地區的汛情還在持續,北方地區即將進入“七下八上”(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主汛期,接下來汛情會如何發展?農業生產可能會受到哪些影響?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據水利、氣象部門聯合預測,盛夏南方北方均有多雨區,以北方雨帶為主,南方北方防汛要雙線作戰。
田管如何抓緊?“后期,中晚稻進入拔節灌漿關鍵期。南方出梅后,將迎來晴熱天氣,要警惕高溫、灼傷或燒葉;臺風進入活躍期,南方不少地方都是蔬菜水果主產區,強風暴雨容易導致作物枝葉損傷、植株倒伏。”李茂松說,“華北、東北地區的玉米和水稻都處于生長關鍵階段,也可能受到洪澇災害影響。”
宋迎波建議,出現積澇的農田應搶排,縮短作物受淹時間,減輕漬澇災害影響,并合理施肥,促進受災作物盡快恢復生長。農業農村部已經落實今年國家救災備荒儲備種子5000萬公斤,已動用700萬公斤,保障了480萬畝大田用種;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災害防御能力;積極協調飼料生產企業、交通運輸等部門,協助養殖場戶加強飼草料、獸藥、消毒藥等重點投入品儲備,確保飼草料調入、畜禽崽苗買賣、畜禽出欄等運輸渠道暢通。
“防災減災不僅僅在汛期,從長遠看,相關地區和部門還應在作物抗逆研究、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工程建設、農用救災物資儲備、農業保險等短板上下功夫,切實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李茂松說。
圖6:湖北省嘉魚縣,當地調動機械進行早稻收割。(袁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