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科技廳“半干旱區冷涼蔬菜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通過現場驗收
8月24日--25日,寧夏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寧夏農林科學院種質資源研究所等單位承擔部區聯合實施的“科技支寧”科技扶貧東西部協作行動“半干旱區冷涼蔬菜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專家組通過查看現場、聽取匯報、審閱相關資料和評議后一致認為,該項目東西部合作和科技扶貧特色突出,示范基地管理規范,形成的科技扶貧模式可復制推廣,節本增效顯著。現場驗收通過。
噴藥機
項目針對原州區、西吉縣支柱型冷涼蔬菜產業存在的品種特色優勢不強、水肥利用率和機械化程度低等關鍵技術問題,集成示范露地冷涼蔬菜優新品種、土壤培肥保育、病蟲害綠色防控及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并在原州區中河鄉、彭堡鎮和西吉縣硝河鄉推廣應用。
移栽機
項目在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豐堡村和西吉縣硝河鄉隆堡村建立核心基地2個,面積400畝,建立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5300畝;篩選出適宜機械化作業的西蘭花、娃娃菜、甘藍等品種11個,其中西蘭花和娃娃菜的4個國產品種有望代替進口品種;形成了基于地方資源配置和施用生物有機肥的培肥方案1套,制定水肥管理技術規程、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各2套;引進適宜冷涼蔬菜生產的耕整地、移栽、水肥藥等關鍵環節機械裝備10臺套,創新白菜花、西蘭花、甘藍、娃娃菜農機農藝融合模式4套。畝均勞動力投入降低61.9%、化肥使用量降低17.9%、產量提高13.4%~18.6%、節本920元,優質品率83.4%。此外,舉辦現場觀摩會2次、技術培訓21場次,培養技術骨干35人,培訓農民1276人次。
同時,構建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用工按勞取酬、收益按股分紅”的“自我造血式”科技扶貧模式,吸納148個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實現了穩定脫貧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