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農業用水納入管理之中,是新的節水《條例》亮點之一。推動農業節水工作,濟南將如何行動?10月1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天目作出相關解答。
謝天目介紹,由于地理條件和灌溉設施發展情況的差異,北部商河、濟陽等平原地區農業灌溉能力較好,南部山地丘陵區域由于地理條件限制,農業灌溉能力相對薄弱,全市農業灌溉條件區域分布不均,發展節水型農業是大勢所趨。
為此,謝天目表示,濟南將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合理調整當地種植結構。在保證糧食產量穩定的前提下,積極推廣經省級認定的濟麥60、山農25等一批小麥抗旱品種。因地制宜推廣谷子、甘薯等耐旱、高產、高附加值的雜糧作物,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今年全市甘薯種植面積達到14.7萬畝、雜糧豆類種植面積達到25.3萬畝,取得良好成效”。
同時,濟南也將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謝天目介紹,目前濟南市已把高效節水灌溉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與“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統籌規劃,同步實施。突出節約用水,積極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采取建設泵站、機井、防滲渠、輸水管道等工程,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突出完善田間工程用水計量設施,在全面配套田間節水工程的基礎上,合理核定灌溉用水計量網格單元,同步完成計量設施建設。
“此外,我們也將做好農業旱作技術推廣工作。”謝天目介紹,濟南將在農業生產中積極推廣微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用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特別是加快大田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改變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型農業用水方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積極推廣適度晚播、配方施肥等配套栽培技術應用,提高作物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