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杰 尹君 沈森 明朋 攝影
加強基礎設施 提升發展能力
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先后順利組織實施了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提升、土地整理等一大批基礎性涉農重點項目,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64.47萬畝,提升了現代農業綜合保障能力,實現了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財政支農惠農政策逐年加大,到2019年底,每年爭取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15億元,整合項目資金8億元,吸納社會資金20.6億元,各級財政投入明顯提高,農業基礎設施逐年提升,建成高效節水灌溉工程65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2698處(座),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7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6萬畝。

麻杰 尹君 沈森 明朋 攝影
優化產業結構 深挖發展潛力
積極引導轉變“一家一戶”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引導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采取訂單生產、合作經營、土地入股等多種方式,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化服務,與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既實現了土地規范化管理、連片種養、規模經營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又讓農民土地效益最大化,促進了現代農業增產增效。結合“三權”分置工作辦法,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支持鼓勵農村能人、專業大戶領辦,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通過承包、租賃、托管、入股等多種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形成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骨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補充、龍頭企業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92家(其中省級9家、市級83家),依法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766家,培育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7家、省級25家、市級103家。發展家庭農場1164家,培育省級示范場8家、市級43家。種養大戶4334戶。建成了辛集房莊子蔬菜批發市場、魯中蔬菜批發市場、依汶鎮貫頭村蔬菜批發市場等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91處。
圍繞打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按照“一個產業配套一批企業”的思路,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拉長產業鏈條,補齊產業短板,做大做強產業規模,積極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著力構建以農產品生產專業示范村為基礎,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殖大戶為紐帶,以農業龍頭企業為平臺的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打造了糧油、蔬菜、畜禽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麻杰 尹君 沈森 明朋 攝影
深化農村改革 釋放發展動力
沂南縣是全國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縣和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目前已基本完成縣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同步開展了農村產權交易、抵押融資工作和糾紛調解仲裁配套改革,建設了產權交易、價值評估、抵押登記、風險控制、信用評價、資產處置“六大平臺”,建立完善了一套程序簡便、風險可控、高效運行的農村產權融資機制。引導集中流轉土地的202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辦理農村土地經營權證238本,確權面積4.64萬畝,累計發放以權抵押貸款19.93億元。加強農村土地政策宣傳,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妥善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建立新型經營主體信用評價體系,扶持本縣范圍內的專業大戶、小微農業企業,依法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累計發放惠農貸擔保貸款123筆、8431萬元,其中以權抵押貸款980萬元。開展了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堅持每周調度、督導、通報,嚴格工作程序,把握工作重點,改革工作有序推進。
截至目前,全縣941個會計獨立核算村組全部完成了改革工作,全部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完成了賦碼登記工作。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土地流轉工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運行機制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意見》,完善農村治理體系,強化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和審計監督。加強扶貧資金資產監管。舉辦了縣鄉經管人員、農村財會人員1100余人參加的全縣農村政策法規和財會人員培訓班。建立“三個四”工作推進機制,組織開展了全縣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攻堅,已清理回收欠款1.7億元,清理規范合同3.1萬個,年可增收5836萬元。按照“政府建設、統一管理、管辦分離、全程監察”的原則,建設了“鄉村收集、中心交易、管理規范、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體系,成立了1個縣級綜合交易中心和16個鄉鎮綜合交易中心,為加快推進農村資源資產化、農村資產資本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35.92萬畝,占全縣農村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36.14%;50畝以上規模經營面積達12.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