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9日,紀錄短片《云上水果》在B站紀錄片頻道首發,短片由《水果傳》導演團隊制作,用動畫加科普的方式呈現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如何為草莓全生命周期提供保護。視頻背后,華為與百果園達成合作協議,致力于通過應用創新技術打通水果上下游產業鏈,推動水果產業標準化,實現好吃承諾。
數字化種植,品質標準化
水果是一種非標品,受溫度和光照影響大,溫度驟降、連日陰雨都會對其的口感造成很大影響。草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表皮嬌嫩,不耐存儲,對氣候和運輸的要求很高。以擁有5200畝草莓大棚的南京金色莊園為例,為保證每一顆從這里被發往全國百果園門店的草莓都達到“好吃”的品質,傳統的種植方式難以支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供應。
草莓基地嘗試實驗棚裝上了小型氣象站,通過土壤傳感器,攝像頭等一系列物聯網設備,幫助技術員對大棚做好溫度、濕度管理,為草莓創造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物聯網設備同步搜集草莓生命周期中的各項數據,并上傳云端進行數據分析,讓標準的建立成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華為云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訓練的農作物病蟲害AI模型,通過耘眼APP開放出來,可以幫助農戶答疑解惑。通過拍照識別,推薦對應的植保方法,降低了技術員的工作量,也讓人均管理的大棚數量提升,品質得到保證,收入也隨之提高。
未來,云計算與AI所帶來的種植數字化,能提前7-15天預測水果產量和品質為加工、銷售等下游環節提供數據支撐。
數據上云,全程可溯源
轉眼間,又到了草莓成熟的季節,草莓工廠彌漫著濃郁的香甜。農戶將早上采集的草莓送達基地,個頭大小、甜度、硬度,檢驗合格后才能稱重進入工廠。每框草莓都有自己的編號,檢測數據直接錄入上云,可以省去手工記錄、查驗的重復勞動,同時做到果品可溯源。
加工車間在草莓旺季需要三班倒地工作,急凍、分裝,草莓流水線爭分奪秒。在傳送帶上打包后,草莓通過專車運往各城市的倉庫。雖然時間緊張,但車速依然要嚴格控制在70KM以內,避免磕碰。通過車內的系統,草莓的位置信息同步上云并傳輸給城市倉庫,為后續的工作做準備。
從生產到包裝和運輸,多個環節,云和AI的加持都將為草莓產業帶來效率提升和安全保障。
大數據精準營銷,百果園門店0庫存
精準預測需求量也是水果行業的一大痛點,果品保質期短,對需求的把握是百果園門店能否盈利的關鍵。應用大數據綜合分析歷史銷量、天氣等因素,結合當地店員和督導的經驗,門店可以準確制定要貨量,既滿足附近居民需求同時門店少庫存甚至0庫存。
同時,種植端數據也幫助運營中心預判產量,精準設計營銷活動,實現千人千面的推送,豐收不滯銷。水果的耗損降低將為消費者、賣家、農戶都帶來更好的收益,實現好吃不貴承諾。
本次華為云與百果園還將于2021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在深圳南頭古城推出云上水果店快閃活動,用展覽的方式還原草莓種植、運輸、售賣等多個環節。現場還安排有草莓甜度測試、水果自動售賣以及AI寫對聯送祝福的等活動,歡迎前來互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