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央視新聞直播截圖
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勝利。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草原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郭艷玲代表是脫貧攻堅的路上的“泥腿子”之一,長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去年,內蒙古所有的貧困人口脫貧摘帽,這一成績79%來自于也歸功于產業扶貧,凝結著內蒙古全區16000多名常年活躍于田間地頭的農技人員的辛勤付出。”“代表通道”上第一組出場的郭艷玲分享的第一個故事,是關于馬鈴薯種子的。
“過去馬鈴薯種子論斤賣,一畝地收入幾百元。現在通過芽苗組培,生產出的脫毒馬鈴薯原原種論粒賣,一畝地收入兩萬多元。”郭艷玲說,作為“中國薯都”,烏蘭察布一年可以生產原原種5億多粒,不僅自給自足,還銷往全國各地,年收入可以達到1.5億元。小土豆成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種子是農業的命根子,把種子安全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說出這句話時,郭艷玲言語篤定。
郭艷玲分享的第二個故事,是自己的一次失敗的試驗。“有一年,我做了十余個品種的燕麥試驗,從整地、播種直到田間管理,不敢有絲毫馬虎。正當我看著健壯的麥穗,展望豐收喜悅時,一場暴風雨瞬間把它們打倒在地,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那可是我們用心去呵護出來的生命啊。”
但一次次的失敗,換來了一個個有價值的數據,帶來了一項項新技術、新品種。
“一大批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日曬,住得慣草棚,喝得慣涼水的‘泥腿子’,為農牧民、為農牧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助推農牧民脫貧奔小康。”郭艷玲說,自己將和全國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一道,始終腳踩泥土,繼續奮戰鄉村振興,力爭讓農牧民用更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