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變身“無人工廠”
坐落于花都區赤坭鎮的綠沃川廣州總部基地,在大棚蔬菜的種植中引進荷蘭智能化種植系統,這一系統配備立體催芽等多項先進技術,可實現自動播種育苗和移栽收割,“全天候”運行、流水線作業,全生產周期僅45天,年畝產量可達20噸。
據介紹,該基地一期占地360畝,員工共有五十多個人,但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人不到20個(蔬菜種植加草莓園種植),“走進農業園區,就像走進了高科技的無人工廠”,充分體現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
此外,這里還有可以通過遙控技術實現上下升降的空中草莓園,根據實際需要調節高度,既又便于平時的生產管理,又方便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采摘。
特色產業加速鄉村振興
品種各異的紅掌,姿態優雅的蝴蝶蘭……在從化,占地350畝,每年有100多個品種近3000萬株花卉種苗推向全省、全國各地并出口東南亞的廣州花卉研究中心是從化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地花卉產業的發展支持。
一同采風的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三農學者楊建國表示,從化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呈現出了兩大亮點。一是高精尖的科技引領。產業園內的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專注于攻克花卉新品種、新技術創新研究與示范推廣,其科研成果形成了國內以“小嬌”紅掌為代表的小品種大產業的“廣花”紅掌知名品牌,二是從花卉經濟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花卉+”產業生態升級。
研發帶動產業發展。楊建國感慨全行下來“最有沖擊的感受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它是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
目前,從化西和小鎮已落戶上規?;ɑ芷髽I38家,形成以小盆栽、蘭花、多肉植物及苗木為主的花卉種植特色產業。小鎮依托花卉產業,成功吸納當地及周邊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約5000人次。2019年累計接待游客約120萬人次,旅游收入9000多萬元。小鎮核心村西和村的集體經濟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6萬元和3.8萬元,同比增長為66%和35%。特色產業對實現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起到了決定性的加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