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對于農業規?;?、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同時有利于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專業生產基地不斷提高生產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和農民增收。當前,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困難,亟待獲得幫助解決。”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建議,應多措并舉,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健康發展。
李天來說,經過調研與分析,他發現融資難融資貴是影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近期對517家遼寧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318家企業現金流緊張,占比達61.5%,其中處于融資難困境的企業占總數的43.7%。調研結果顯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有效抵押物少、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生產周期長、效益波動較大,因此銀行信貸資產面臨的風險較高,導致企業貸款難。
為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李天來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解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廣泛征集金融、稅務、保險等信用資料,建立統一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平臺,構建企業信用監測預警服務平臺,增強企業信用信息的可用性。同時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農業擔保機構支持范圍,降低擔保費率,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李天來說,此外當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進入改造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急需擴大再生產、新增自動化生產線、增加智能化分裝線、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淘汰落后產能,因此對生產性固定資產貸款需求比較旺盛。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支持企業生產性固定資產貸款融資需求。(摘自2022年3月6日《沈陽日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