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長度、等級、成熟度等待拍鮮花產品信息在階梯拍賣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價格由高到低、像時鐘一樣轉動,當有采購商按下拍賣鍵,價格定格
政府、企業合力不斷優化鮮花運輸環節,提升采后處理技術,讓“云花”新鮮抵達,競爭力顯著增強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楊靜
花卉種植面積、產量從0增至197萬畝、177億枝,花卉新品種研發數量全國第一,建成亞洲最大的鮮花交易中心……作為云南的“土特產”,花卉產業如今年產值超過千億元,花卉產品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云南聚焦花卉全產業鏈體系,發力花卉種業“芯片”,強化政企研協同發力,以環境友好型種植模式為突破口,適時搭建高效的交易平臺、便捷的物流體系,滿足全球消費者的用花需求。競逐“世界花園”的云南,正讓“云花”飄香世界。
花卉新品種研發數量全國第一
作為全球公認的“植物王國”,云南直到1998年才開始首個花卉育種項目,這比世界花卉主產區晚了不少。
“缺少自主知識產權花卉品種曾讓我們如鯁在喉。”云南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長李紳崇長期扎根花卉品種選育,在工作初期,他就面臨花卉種業“卡脖子”難題。
隨后他瞄準非洲菊品種選育,埋頭在實驗室攻堅、奔走花卉種植基地,經歷無數次失敗后,選育工作有了起色:率先完成非洲菊全基因組計劃,在非洲菊抗冷基因和重組抑制基因發掘、單倍體育種技術、球形和拉絲型非洲菊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歷時五年雜交選育而成的‘秋日’,成為我國首個在歐盟獲授權的非洲菊新品種。”李紳崇說,“秋日”出口歐盟無需繳納專利保護費,還受到歐盟品種權保護;與國外育種商引種談判也有了平等話語權,歐洲多國的育種公司主動上門合作,并順利引入數十個花卉新品種,豐富了國內花卉品種結構。
如今,李紳崇已帶領團隊選育出55個非洲菊品種,打破了國外品種長期壟斷的局面,并在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規?;茝V。
“豐富的花卉資源已變為多元的鮮花品種。”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綠色食品處副處長張昉介紹,花卉科技創新“云南模式”領跑全國;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自主培育的月季、菊花、繡球新品種受到市場青睞,花卉新品種實現由輸入向輸出的歷史性突破。
截至2022年,云南獲得國家授權及在省內登記注冊的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種950余個,其中國家授權598個,省內登記注冊361個,引進推廣的花卉新品種超過1000個,新品種引進及自主研發數量居全國第一。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一派繁忙(2023年1月31日攝) 陳欣波攝
向高標準綠色種植轉型
在祿豐市彩云鎮的一棟棟現代化溫室大棚里,一盆盆紅掌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不同生長期的紅掌花在相應區域舒適生長,云南秀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國飛正在給工人演示新進的水肥一體化噴淋系統。
“以前工人灌溉一棟大棚里的紅掌需要2小時,現在操作機器僅需20分鐘。”彭國飛說,公司從事紅掌、蝴蝶蘭盆栽種苗引進、組培研發、種植銷售,年產盆花超過200萬盆,“這得益于現代化的設施種植模式”。
近年來,云南花卉生產模式設施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進程加快,溫室大棚、環境控制、肥水系統等智能裝備國產化替代性增強;全省花卉綠色高效生產面積同比增長超過50%,無土栽培技術成轉型發展的“助推器”;綠色化發展模式也從原有的外企、合資企業逐步向本土企業、合作社大戶延伸。
昆明市晉寧區的張良花卉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典型,合作社正逐步將有土栽培模式向高標準綠色種植轉變。合作社負責人張良展示了一組數據:半基質栽培比有土栽培每畝鮮切花從1.8萬枝增至2.5萬枝,全基質標準化種植每畝產量達到10萬枝。
“全基質標準化是花卉種植的方向。”張良說,盡管全基質標準化種植一次性生產投入大,但畝產大幅增加、農資投入明顯下降,比較效益突出,銀行特色金融支持也有效減輕了種植負擔。
數據顯示,僅農行云南省分行開發的“云花貸”系列產品去年末的花卉產業貸款余額就達4.83億元,支持了15戶花企、2517戶花農發展花卉產業。
讓好花賣好價
云南鮮花交易自出現起,便特色鮮明。那時的花農也是菜農,自行車后座搭載的一半是鮮花、一半是蔬菜,都“論斤”售賣。隨著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專供鮮花交易的對手交易市場開始出現,花農多將鮮花交由鮮花經理人代理銷售,存在價格波動大、回款慢等問題。
2002年,引進荷蘭降價式拍賣模式的昆明國際花拍中心正式啟用。品種名、長度、等級、成熟度等待拍鮮花產品信息在階梯拍賣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價格由高到低、像時鐘一樣轉動,當有采購商按下拍賣鍵,價格定格。
“看到心儀的鮮花就得快速拍下,要是其他人高價拍了就買不到了。”中心拍賣部經理倪文濤說,拍賣模式解決了花農銷售回款慢的問題,還促進鮮花分級,以及規范的采后處理流程。
業內人士表示,創新交易方式不僅改變了產銷模式,更重塑了產業鏈。
在生產端,昆明國際花拍中心每年發布受歡迎品種、未來市場預期等,助推花農及時調整種植結構。拍賣過程中流拍的鮮花將進入銷毀程序,從而引導花農提升種植技術、適應市場需求。
在采后處理端,昆明花易寶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花卉批發交易電商平臺“花易寶”,實現花農、花卉合作社注冊用戶超過4000戶、采購商注冊24萬余戶、全國鮮花自提點3500余個、年交易量逾5億枝。
在昆明斗南花卉小鎮,去年的對手交易、拍賣交易及數字化交易均取得突出成績,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達110億枝、121億元,繼續保持亞洲最大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地位,現代拍賣、傳統批發、電商交易等多種交易模式,吸引大量花卉人才、資金、技術匯集,逐漸形成花卉產業發展高地。
同時,便捷的物流讓“云花”銷往世界各地。
在今年鮮花消費需求旺盛的節點,北京二十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林沒了過去的焦慮。她的特色鮮花銷售公司過去主要從國外進口鮮花,如今,“云花”成為重要貨源。
鮮花消費節點大家都在“搶花”,海運冷鏈時間長,到岸時間受多重因素影響,陳林曾錯失重要銷售節點。隨著云南鮮花品質提升和物流提速,她開始選擇“云花”。
“從昆明發出的鮮花,24小時就能到北京。”陳林說,便捷的物流滿足了消費者對時效的需要,較短的在途時間也減少了鮮花運輸的損耗。
出口40余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上億美元……這是“云花”的出口成績單。張昉表示,政府、企業合力不斷優化鮮花運輸環節,提升采后處理技術,讓“云花”新鮮抵達,競爭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