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溫室是以大型玻璃溫室為主體,以無土栽培為種植方式,通過信號采集系統、中心計算機、控制系統等,配備可移動天窗、遮陽系統、保溫、濕窗簾、風扇降溫系統、噴滴灌系統或滴灌系統、移動苗床等自動化設施,對空氣溫度、土壤溫度、相對濕度、CO2濃度、土壤水分、光照強度、水流量以及pH值、EC值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調節,全年高產精細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作物,從而實現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大幅提升的高科技農業現代化項目。目前,智能溫室項目在荷蘭、加拿大、以色列等國比較普及,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巨大。
智能溫室項目在產量、質量、附加值方面均具有傳統農業無法比擬的優勢。產品產量高,智能溫室的生產方式不受氣候限制,四季都可以不間斷生產,比如該項目多用途番茄的年產量可達60-80公斤/平方米,是傳統栽培的6-13倍;產品質量高,智能溫室的種植方式是基于大數據研究,調節最適宜作物生長的溫度、光照等多項指標,全程不采用化學藥劑,產出作物樣式、口感都要優于傳統種植作物;產品附加值高,智能溫室項目的客戶主體是發達地區的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高收入群體以及企業大客戶等,該項目的櫻桃番茄出廠價格可達20元/公斤,到達香港后售價可達50元/公斤,是市場上普通小番茄價格的5-6倍,該項目2018年僅生產5個月產量900噸產值高達1800余萬元。
智能溫室項目對我省經濟發展建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可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該類型項目為節省成本一般布局在農業用地,并且對工人要求較低,周圍農民就可達到用工標準。以該項目為例,所在村有5個自然屯7個村民小組,2018名農民,其一期工程預計增加就業450人,帶動200戶貧困戶脫貧,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增加就業2700人,帶動1500戶貧困戶脫貧,目前該項目一期僅建設完成一半,就已拉動就業近200人,人均月工資在3500元左右。同時,智能溫室項目對我省農業現代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我省農機產業基礎較好,在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方面都處在全國領先地位,但目前在智能溫室配套設備方面尚屬空白,如智能溫室項目大規模發展,我省可依托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利用產業優勢,迅速形成配套設備供給能力,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我省發展智能溫室項目,在產業基礎、地處緯度、氣候光照等方面擁有先天優勢,但在推廣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一是前期投資較大。智能溫室項目屬于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型項目,建設成本每平方米在3000元以上,如該項目一期1號建設12.5萬平方米投資額已近5億元,而且建成后就進入不間斷生產狀態,需要專業技術團隊進行運維保養,生產運營成本比普通溫室高,需要有相當實力的企業投資運營;二是技術依賴進口。智能溫室項目對大數據依存度較高,溫度、濕度等各項指標以及營養液配比等均需依賴數據分析,荷蘭智能溫室項目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目前已積累了近60年的數據庫,該企業的運維數據、種子以及營養液均需從荷蘭進口,增加企業生產成本;三是設備供應能力嚴重不足。現代智能溫室所需要的許多軟硬件設備當前國內沒有生產,需要從荷蘭等國家進口,從該企業了解到,大部分硬件設備國產化難度不大,但由于智能溫室項目尚處于推廣階段,設備需求量較少導致生產企業不多,目前國內僅有4-5家供應商,我省尚沒有成型的供應商;四是適用作物較少。因為各項資金投入較大,不適用于低附加值作物,只能選擇生產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才能保證盈利,所以生產種類的覆蓋領域較窄,不適合糧食作物和低產量、低附加值的種類,目前作物主要集中在精細蔬菜和花卉種植領域。
智能溫室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在我省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目前國內已有多省在引進研發此產業模式,我省農科院及東北農業大學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基礎。在競爭趨勢日益增強的背景下,建議我省進一步加強智能溫室推廣孵化工作。一是強化資金支持。由于智能溫室現代化農業項目建設和運營成本較高,資金需求量較大,建議省財政廳、金融辦、農投集團等部門在企業融資、財政貼息、設備購置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二是加強政策扶持。建議省農業農村廳在爭取國家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和設施農業政策、果蔬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標準化果蔬對外出口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幫助扶持;三是培育成套設備供應商。建議加大力度推廣智能溫室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設備需求量,以哈工大為依托,攻關軟件控制系統,利用我省農機產業基礎,孵化一批成套設備供應商,以工程總承包的方式,為企業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四是加強技術攻關。建議省農科院、東北農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在現有科研成果基礎上,結合我省氣候條件和特點,針對智能溫室現代農業生產所需營養液配比、專用種子培育、智能溫室環境控制、建立大數據分析體系等方面技術進行研究。
省工信廳 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