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
2月5日,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交流研討,進一步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廣東科技報邀請科技工作者代表結合所在領域各抒己見,以科技創新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為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言獻策。
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張曄:
形成全鏈條生態體系,打造全球領先的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高地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的領軍者,依托完備的制造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以及持續的科技研發與應用,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注入了強大動能。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科技成為關鍵引擎。生物醫用材料作為新興領域,展現出巨大市場前景,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通過科技創新,該領域可從三方面助力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國際技術壁壘,如高性能仿生支架材料、智能藥物釋放系統等,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自主可控技術的產業化;二是創新平臺驅動成果轉化,搭建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鏈孵化平臺,設立專項基金,吸引高水平人才和企業,加速科研成果商業化;三是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生態,聚焦材料研發、制造、檢測、臨床應用等環節,形成全鏈條生態體系,打造全球領先的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高地。
總之,生物醫用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將通過技術突破、平臺建設與產業集群,為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創新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常務副院長張銘志: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推動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醫療行業而言,要想實現廣東醫療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更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產業基礎方面,廣東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為醫療科技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在創新資源方面,廣東匯聚了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氛圍濃厚,為醫療科技創新和醫療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開放程度上,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與國際接軌程度高,更加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化發展。這些優勢都為廣東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療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基礎。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醫療高科技產業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科技創新將催生新型的醫療業態和商業模式。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影像識別、輔助診斷、藥物研發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不僅能持續提高疾病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效果,并將顯著提高醫療效率和服務質量。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醫療機器人的應用也將日益廣泛,將改變傳統醫療模式,大幅提高醫療服務水平?;ヂ摼W、大數據等技術將促進醫療資源共享,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此外,精準醫療產業也不斷發展,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學等技術將不斷進步,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
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奮進正當時。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醫療服務質量提升、醫療資源配置優化、醫療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強勁動力。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推動醫療健康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為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廣東許仰曾數字液壓研究院院長王起新:
構建數字液壓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
身處液壓檢測技術領域多年,我長期在關注并積極推動國內液壓試驗技術的創新發展。液壓技術作為高端裝備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技術之一,長期以來都受制于國外,嚴重制約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
剛剛發布的《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就是要求我們積極作為、前瞻布局,全面優化升級廣東省產業體系,沖出中低端、搶占制高點、致勝新賽道。
在這新一輪產業變革中,科技創新是關鍵,是核心,只有點燃起科技創新的澎湃引擎,才能真正推動產業變革更落地、更深入、更有效,科技創新的著力點在創新機制,發力點在創新戰略。
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提出了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開拓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場景等實施科技創新強基行動計劃,清晰了科技創新的發力點,同時也為一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具體的奮斗方向。
廣東許仰曾數字液壓研究院就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致力于數智液壓關鍵技術的應用型研究,緊密結合市場行業需求,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數字液壓關鍵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以產學研一體化為發展模式,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數字液壓技術創新體系,培養行業高層次創新人才,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設施農業研究所副研究員譚德龍:
注重綠色發展,促進設施農業產業深度融合
設施農業不僅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手段,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實現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在設施農業中得到了完美體現。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農業資源,理應成為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在我省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科研人員需勇于擔當,著力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科技創新,提升設施農業的智能化水平。致力于科技創新與研發,開發和應用新型設施農業技術,推動設施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和自動化等技術,構建設施農業的智慧管理系統,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精準化控制。
二是注重綠色發展,推動設施農業的生態循環。在設施農業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采用節能、環保、可回收的材料和設備,推廣生態農業技術,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三是深化產業融合,拓展設施農業的發展空間。設施農業不應僅局限于傳統的種植領域,還應與畜牧、漁業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農業生產體系。同時,積極探索設施農業與旅游、教育等產業的結合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旅融合項目。
廣東科技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