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北京金六環農業園連棟溫室內,農藝師正在查看水培紫蘇的生長狀況。
紫蘇、馬齒莧、板藍根、藿香以及蒲公英等蔬菜作為藥食同源植物,深受市民喜愛,俗稱“養生菜”。為了讓市民能全年吃到“養生菜”,今年,北京金六環農業園首次開展藥食同源植物水培模式試種。這些養生菜于今年4月中下旬開始試種,2個月左右可以收獲一茬。
目前,“養生菜”長勢良好,預計一到兩年可大面積推廣種植。“傳統栽培模式的葉類蔬菜以地栽為主,受季節影響較大,無法實現周年生產,水培模式則不受季節限制。”北京市葉類蔬菜創新團隊田間學校校長何秉青介紹,“水培是無土栽培的一種,蔬菜根系生長在營養液層中,通過營養液吸收水分、養分,種植過程更加節水環保、清潔美觀,適宜游客采摘。”據了解,北京金六環農業園種植水培生菜已有5年時間,技術體系完全成熟,目前,已向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園區進行推廣。園區內試驗示范了30余個品種的生菜,北散生、北紫生系列的生菜品種特性最為突出,深受市民歡迎。
下一步,北京金六環農業園將以富硒蔬菜等功能性葉菜生產為主,逐步探索水培模式和基質栽培模式于一體的新型立體混合栽培模式,充分發揮水培模式的節水特點,以及基質栽培模式土傳病害輕、植株長勢旺、生長周期短的優點,拓寬栽培模式,促進葉類蔬菜產業發展,豐富首都市民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