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演奏鋼琴曲、練瑜伽、喝咖啡,智能機器人……如果不是頭上一排排的空中草莓廊架,很難想象這樣的場景是在草莓園。你見過生長在“空中”的草莓嗎?你見過進門戴鞋套、過消毒區的大棚嗎?走進位于溫泉鎮的中關村科普農莊,就可以看到溫室大棚里的另一番景象。
1200平方米的空間里,自動行走機器人根據程序設定巡航施肥。最具特色的是19個懸掛在空中的草莓栽培廊架,最高離地2.5米,一株株草莓仿佛生長在“云端”,這是由海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打造的全國首個5G“云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之所以叫“云端”草莓,不僅是因為草莓長在半空中,水肥控制、保溫補光、綠色防控等全部交給系統全自動管理,數據與控制也在“云端”。
抬頭望莓聞花香彈奏鋼琴練瑜伽
在5G“云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里,不僅能采摘草莓,還能欣賞鋼琴彈奏,瑜伽練習,給人帶來一種舒適感。海淀區通過集中轄區資源,將新技術、新設備、新理念運用到農業生產,打造出一座夢幻般的5G云端草莓園。園區不僅草莓產量高,而且科技感十足,為北京發展“體驗式農業”樹立了樣本。
置身草莓園的人們不用為種植草莓勞心費神,園內一角設有休閑區,在木質圓桌邊坐下享用一杯咖啡,現場聆聽鋼琴演奏。或者,在地上鋪開墊子做一組瑜伽,空氣中散發淡淡的草莓香甜,室內恒溫恒濕、光照充足。
區農科所所長鄭禾表示,“5G云端草莓”是一種全新理念的草莓栽培方式,不僅將草莓從地面栽培上升到半空中,同時也是一種多場景融合的嘗試,將農業、科技、藝術、文化、旅游相結合,注重環境提升與場景打造。
鄭禾說:“我們就是要打造新一代的農業生產應用場景,打破大家對農業生產的傳統認識,利用高科技解放雙手,用文化、藝術治愈心靈,享受農業帶來的身心愉悅。用草莓廊架下的空間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市民抬頭望得見草莓,聞得到花香,帶給人充分的田園生活享受。”
5G信號覆蓋園區未來機器人摘草莓
一排排掛在空中的草莓,采用“無土栽培”模式,利用草碳、椰糠等構成的基質代替土壤,用滴管為草莓傳輸營養液。此栽培方式不用自然土壤,無土傳病蟲害。同時,草莓吸收后未充分利用的營養液,還能通過底槽管道回收,進行二次利用,避免向外界土壤排放過量造成土壤堿化。
盡管投入人工少,但云端草莓園產量卻不低,“你看,幾乎每株草莓葉尖上都有小水珠,我們稱為‘吐水’現象,說明植物處在最佳生長狀態。”鄭禾告訴記者,5G云端草莓園畝產量能達到6000斤以上,比普通草莓生產能增產一倍,這得益于園內應用的多項高新技術,多層覆蓋溫室大棚沒有后墻,營造出的大空間為草莓園應用更多場景提供了基礎。
鄭禾表示,目前園區已實現5G信號全覆蓋,接下來還將引進全自動草莓采摘機器人,進一步解放人工,實現草莓生產全部云端智能化控制。
“云平臺集成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具有自主學習的功能,如今年種草莓,溫室控制在多少度,營養液配比多少,什么時候澆水灌溉……云平臺把這些數據記錄后,第二年作為經驗學習、積累,之后實現直接由機器自動種草莓。”鄭禾說。未來,區農科所還將嘗試拓寬更多場景,如將空中草莓培養基引入酒店大堂、商務樓宇,結合建筑環境設計有特色的綠植景觀等。
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于騰飛介紹,海淀區將繼續發揮創新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將空中種植、立體化生產、數字化管理等新理念、新模式拓展到其他作物品種。在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引領和帶動其他農業園區創新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打造高質量“農業中關村”,實現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