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順義區趙全營鎮的萬匯生態農業采摘園。雖然已經過了立冬節氣,園區內仍然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工作人員正在加緊施工,力爭在月底前建成20畝櫻桃溫室大棚。園區負責人王前介紹,在大棚里栽種櫻桃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它能抵抗大風、冰雹、霜凍等各種自然災害。另外,因為市場上大棚櫻桃供不應求,設施櫻桃能提前上市1-2個月,市場價格看好,比露地櫻桃經濟效益增收3至5倍,甚至更多。“搶早”上市給果農帶來了更多經濟效益。
今年9月,順義區園林綠化局制定了《關于推進櫻桃產業發展的扶持辦法》,對建設設施櫻桃的果園給予補貼,有效落實了富民惠民政策。“每畝地都有補貼。我大概測算了一下,建溫室大棚每畝地的投入在16萬元左右,包括土地租金、苗木費、有機肥等。目前,每畝地政府補貼10萬元,這極大緩解了我們建設溫室大棚的資金壓力,同時還有助于我們引入更多的新技術、新品種。比如,采用矮化密植技術,每畝地可以增加2000斤產量。”王前說。
記者了解到,2023年順義區將舉辦的第九屆國際櫻桃大會,組委會制定了“一帶、五園、一中心”的總體規劃方案。順義區將打造一條櫻桃產業帶作為“十四五”期間林業產業重要工作任務。順義區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科科長李九仁介紹,順義區五彩淺山有得天獨厚的小氣候,潮白河兩岸也具有適合櫻桃栽培種植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每年采摘游客量達到26萬人次,產值達到6000萬元。
據統計,截至目前,順義區櫻桃種植面積達7500畝,年產櫻桃150萬公斤,產值6000萬元,櫻桃產業已成為順義的高效農業、優勢產業和特色果業,是順義果樹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產業發展處高級工程師陳浩介紹,近年來,北京果品產業飛速發展,本土特色的蘋果、櫻桃、梨、葡萄、板栗、核桃等果品的年產量達到5.1億公斤,產值為35至40億元,帶動了全市京郊20余萬戶農民就業,戶均收入超過1.8萬元,也為全市森林覆蓋率貢獻了7.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