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費力和領導力如今越來越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家庭消費的決策主要由女性來決定,更是有更多的女性在創業和領導崗位上展現風采。

“誤打誤撞”進入農業的“番茄媽媽”
37歲的何繼紅是叮咚買菜惠南農場的經理,也是叮咚農業一鍵管理唯一的女性員工。她不僅是一位7歲男孩的母親,更是農場里千千萬萬小番茄的“媽媽”,像孕育孩子一樣照顧一茬又一茬的小番茄。
每天早上6點左右,何繼紅就要從家里出發去上班,因為農場上班的時間是7點,她駕車去農場還需要40~50分鐘。與在辦公室辦公的普通白領不同,何繼紅平時有一半多的時間是在室外工作,穿梭在80多畝的田間地頭,所以平均每天的微信步數在1.5萬步到2萬步之間。一頂戴了3年的遮陽帽是何繼紅最好的工作伙伴,每天與蔬菜們打交道的時候,何繼紅都會戴著它,現在已經洗得有點略微發白。
“我目前負責惠南農場,這個農場主要種植葉菜和小番茄。我平時的工作主要是農場生產管理和人員管理,要確保生產有計劃、有效率、穩定地開展。雖然總是在室外工作,但是體力勞動不多,因為我們在生產操作的一些環節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和智能控制,例如溫室的開窗通風、澆水施肥等等。”何繼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雖然已經在農業行業工作了十多年,但回憶起踏入這個行業的原因,何繼紅認為是“誤打誤撞”。
“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其實我不是特別了解農學專業,但因為一個學校能填好幾個專業,我最后還缺一個專業,就填上了農學,后來沒想到真的被這個專業錄取了。”
2009年本科畢業后,何繼紅選擇了繼續深造,又在研究生期間學了3年的蔬菜學。
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何繼紅并談不上熱愛,那時的她,只是想尋求一份謀生的工作。何繼紅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當她種植的第一批“番茄寶寶”出生時,她終于體會到了這份工作的快樂。
“當時我在一家溫室公司工作,在一個基地從零開始做無土番茄的種植,當時我們人手很少,所以我們基地的員工所有的事情都得干,從基地建設,到種植、采收,再到技術研發。當我們的第一批番茄成熟的時候,看到碩果累累的成果,想到從無到有一路的親力親為沒有白費,就覺得特別有滿足感,甚至當時也沒有想這些番茄能賣多少錢。”
自那以后,何繼紅才發現原來可以從工作上獲得這么大的滿足感,所以并不是像之前一樣只把工作當工作了,而是當成一份需要用心灌溉的事業來打造。
不同于在寫字樓里工作的崗位,農場經理要克服早起、暴曬、室外勞作種種困難,因而選擇在農場一線工作的女性少之又少,何繼紅的家人們怎么看待她的工作呢?
雖然何繼紅小時候出生于農村家庭,但因為是女生,從小也沒怎么接觸農活。“剛開始畢業的時候我選擇了從事農業,父母也覺得做一線生產很辛苦,起早貪黑,有時候開玩笑說最好不要工作了。但是其實家里人后來也了解到,我能堅持做這份工作是因為它適合我,我也喜歡這份工作,我能從工作中獲取能量、快樂和知識。”
何繼紅的丈夫是同行,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我比較忙的時候,有的時候晚上可能10點多才到家,早上6點左右又得出門去農場,所以他還是比較支持,他的時間會比較靈活,所以能更多地照顧孩子,照顧家庭。”
何繼紅既是一位在農業行業摸爬滾打了12年的從業者,也是一位7歲孩子的母親,在她看來,這兩個身份有著不少的共通之處。
“養育孩子和種植作物之間的共性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都需要尊重天性、尊重科學,持續用心地投入和關注。以孩子為例,不同的養育方式下孩子的行為習慣、邏輯表達會有差異,所以作為父母需要意識到這一點,相應地注意自己的言行,投入愛心、耐心、責任心,理解他的天性、給予他需要的幫助和陪伴。放到植物上面來說,也是一樣,植物沒有表情也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它舒不舒服、長得好不好,它的生長環境可以說是完全由人來決定的,所以人的合理干預至關重要,需要很高的關注度、責任心、耐心,尊重它的基因和生理需求,不能盲目按自己的想象來。”
何繼紅認為,她作為女性,在這份看似更適合男性的工作上其實有著不小的優勢。“農業種植生產看起來不復雜,但其實影響的因素很多,比如番茄種植,就是一個長達至少五六個月的持續過程,對于溫、光、水、汽、肥、作物的長勢等因素,需要持續地關注和投入。這方面我覺得可能女性更具優勢一些,女性相對更耐心細心一點。另外,在生產一線的溝通上面,女性也更容易發揮剛柔并濟的優勢,原則性問題絕不妥協,但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更具親和力一些。”何繼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