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黃瓜咬下去口感清甜、汁水充足,和普通品種完全不同!”5月24日,青島市科技活動周主會場內,市民王女士咬著試吃品種“青研靚麗”黃瓜連連稱贊。這場以“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的科技展中,青島市農科院攜20余項自主選育的蔬菜、糧食等新品種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青島力量”。
展區內,玻璃瓶中的“青研藍麥1號”小麥顏色深藍,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據科研人員介紹,這種彩色小麥花色苷含量達34.211ug/g,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均高于同類產品,既符合國家優質強筋小麥標準,又能作為功能食品原料。旁邊是“魯黃豌88”豌豆展示瓶,對比數據清晰醒目:與加拿大進口品種相比,該品種增產幅度達30%,蛋白質含量高出5%,每畝勞動成本可減少40元左右,增收超800元。
在農業“芯片”創新領域,青島市農科院的突破尤為亮眼。“青砧”系無融合生殖蘋果砧木以“全能底盤”特性成為焦點——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薄,嫁接后無須搭支架,建園成本降低的同時,還能實現早果豐產。展板對比圖顯示,采用該砧木的果園省去了傳統蘋果園密密麻麻的水泥樁,果樹扎根平地即可舒展生長,目前該成果已在全國20余個省市落地,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10億元。配套的“豌豆+N節本增效雙季高效栽培技術”則通過減少中耕除草和藥劑使用,每畝年增收超800元。
作為全市唯一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青島市農科院的成果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十三五”以來,該院承擔國家及省市重點課題130余項,育成96個新品種,獲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制定行業標準12項,發表論文專著近400篇(部),35次獲國家及省市科技獎勵。展臺上的一個個新品種無聲訴說著科研歷程,每一項成果都要經歷長期選育和實踐檢驗。“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而種業是核心。”青島市農科院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讓科技成果“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正是科研團隊的初心。如今,“青砧”系列蘋果砧木、優質白菜蘿卜等品種已在全國鋪開,成為科技興農的生動注腳。
青島市科技活動周不僅是一場成果展示的盛會,更吹響了農業科技創新的沖鋒號。青島市農科院以自主創新為筆,以廣袤田野為卷,正書寫著科技興農的嶄新篇章。未來,隨著更多“青島良種”走向全國,這座海濱城市的農業創新名片必將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