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濰坊經濟開發區,現代農業與傳統田園交相輝映,一場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從單一產業向多元融合發展的農業生產蝶變正在上演。
在雙楊(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智慧農業示范園的千畝現代化連棟溫室里,物聯網技術讓種地變得更“智慧”。傳感器實時監測著土壤的酸堿度、濕度以及空氣中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并將信息傳輸到控制中心。在大數據分析后,自動調節通風口、遮陽簾、滴灌系統,為作物生長創造最佳環境。這樣種出來的小番茄糖度達12度以上,品質遠超普通產品。
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不僅體現在種植環節。該中心引進的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可根據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精確配比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肥料利用率提高到70%,水資源節約達40%。同時,生物防治技術還編制出了一道綠色防控網,以小番茄種植為例,通過懸掛性誘捕器、釋放捕食螨等生物手段,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超50%,這樣種出的小番茄達到綠色食品A級標準,深受市場青睞。
農旅融合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該中心將農業生產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打造了集采摘體驗、科普教育、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游客在這里可以走進智能溫室,了解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參與農事體驗活動,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品嘗新鮮的特色農產品,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每逢節假日,田園綜合體游人如織,年接待游客量達1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千萬元。
為讓農民成為產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雙楊(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成立專業合作社,吸納周邊農戶入社,為農戶提供種苗供應、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全程服務。企業則負責市場開拓和產品加工,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合作社已帶動1000余戶農民參與特色種植,戶均年增收2萬多元。同時,產業發展還為當地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讓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大眾日報記者 張蓓 通訊員 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