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氣象局了解到,由呼和浩特市氣象局蔬菜氣象試驗站起草的《日光溫室小氣候監測技術規范》被確定為自治區地方標準修訂項目。
據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工作人員余亞慶介紹,設施農業受災害性天氣影響較大,大風、寒潮強降溫、降雪、寡照等災害制約設施農業生產效益。然而,各地設施農業結構差異性比較大,厚墻體、磚混結構、稻草等日光溫室結構多樣,溫室棉被、溫室棚膜等保暖設備也不盡相同。因此,加強日光溫室氣象監測,合理利用監測數據,提升各地設施農業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是設施農業生產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之一。規范統一全區日光溫室小氣候監測、逐步建立日光溫室小氣候監測技術規范,對提高日光溫室數據一致性、準確性、比較性,統一災害性天氣發布標準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呼和浩特市氣象局通過走訪、調研、咨詢等方式加強全區日光溫室調查,對日光溫室結構、性能、保溫措施等進行詳細了解;根據日光溫室空間結構,結合溫室內生產經營,確定日光溫室監測要素,確定監測要素性能指標;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并開展咨詢座談,全力提升規范的適用性和準確性。目前,呼和浩特市氣象局部署各類日光溫室小氣候監測站12套,主要覆蓋溫室包括厚墻體日光溫室、稻草墻體新型日光溫室、新型水箱蓄熱日光溫室、玻璃日光溫室。監測作物主要涵蓋黃瓜、西紅柿、青尖椒、油桃、葡萄等。